1 臟母豬進產房
仔豬出生后,幾乎沒有抗病能力,病菌很容易侵入并導致仔豬生病,由于母豬上產床前對產床保溫箱等都已徹底清理消毒,通過母豬帶來疾病是最主要的感染渠道,清洗干凈并消毒上床前母豬顯得更為重要。夏季可以用消毒藥水帶豬洗澡,但要掌握住濃度,避免傷害皮膚,洗凈后在趕到產仔舍,冬季可用加熱器加熱到45度左右,再給豬體洗澡,清洗干凈后在趕到產房,可有效地降低初生仔豬前期患病幾率。
2產房溫度過高
人們已經認識到溫度對仔豬成活的重要性,但常常出現產房溫度過高的現象,反而不利于仔豬生長發育,原因是產房溫度過高會降低母豬采食量,造成泌乳量減少,從而使仔豬營養供應不足,也使仔豬生病和壓死的比例加大,所以產房溫度過高,不利于仔豬生產。一般情況下,產房溫度在18℃~22℃比較合理,高于24℃就會出現母豬采食量減少現象,所以如果仔豬有保溫箱及供熱設備的話,不能過高提高舍內溫度。
3 缺乏必要的母豬護理和保健
母豬產后,身體極度虛弱,抗病能力降低,消化能力減弱,既容易受病原感染而患病,也容易出現便泌、食欲下降等不良反應,母豬產后護理和保健是相當重要的。在產后保健方面,最常用的是注射青霉素,鏈霉素,魚腥草等制劑,也有推薦在料中加藥預防的方式,使用藥物有阿莫西林、利高44等,都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但上述方法在有些豬場仍未使用,或嫌麻煩,或注射次數少,或因看不到明顯效果而放棄,這樣不利于母豬的健康,也不利于仔豬的發育。在母豬護理上,以下幾種方法值得參考:⑴ 人工助產后進行藥物子宮沖洗,可選用宮炎康等⑵ 母豬產后給飲紅糖鹽水,或電解多維水等以增強體力,促進排便。⑶ 飼喂品質高,適口性好的飼料,且有輕瀉作用的飼料等。
4產后喂料太快
4產后喂料太快
母豬產后,腹內空虛,消化系統功能未恢復正常,建議3---5天恢復正常采食。此時采食過多,既不利于母豬身體恢復,又容易造成母豬積食,所以母豬產后不需要過快加料。
5 初產母豬沒有引起重視
初產母豬相對于經產母豬,體格更小,采食量更低,沒有帶仔經驗,很容易出現咬仔或者拒乳等現象,處理不好會引起仔豬傷亡。對于這樣的母豬可以在其分娩結束后在人員陪同下再進行哺乳,如果還不行可以采取注射鎮定劑的方法或者給其灌白酒也行。
6 初生時無人護理
規模豬場產仔舍采用產床產仔哺乳,母豬由于限位飼養,缺乏護理仔豬的能力,所以人工護理顯得異常重要,特別是在仔豬出生時,擦干豬身上的粘液、斷臍、及時放進保溫箱以及盡早讓仔豬吃上初乳等對仔豬的成活相當重要。另外,接產護理也可以及早發現母豬難產及仔豬假死,并及時采取措施,減少各種不必要的傷亡。
7小豬生活區溫度過高或過低
小豬出生后需要較高溫度早已為人們所接受,人們也想出許多辦法滿足仔豬對溫度的需求,如保溫箱,電熱板,紅外線燈,電燈泡等。但在生產中常出現箱內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現象,都不利于仔豬的生長發育。我們給仔豬提供保溫設施,不能單純看準備了什么,更主要是看仔豬生活是否舒適。
如果仔豬擠在一堆,向較熱的地方集中,是受冷的表現;如仔豬在保溫箱內遠離熱源,頭沖向透風的箱口或底部,則是過熱;而如果仔豬躺在保溫箱外睡覺,則要考慮箱內是否過熱。只有仔豬均勻側躺在保溫箱或墊板上,呼吸均勻,才是最理想的溫度。另外,還從小豬臥姿觀察冷熱,如爬臥是受冷,側臥而渾身打抖則是受冷或有病,如側臥,呼吸均勻是溫度適中,如側臥而呼吸急促則是溫度過高。
8 補料只走形式
我在許多養殖戶豬場發現,在仔豬生后7--10天,就會有人將仔豬補料槽放上,也就是人們都認識到補料的作用,但實際上大多數仔豬卻不吃料,補料只是一個形式,通過分析有以下原因:⑴ 母豬奶水充足,仔豬不需過早吃料,沒有食欲。(2) 料槽過深或放在偏僻地方,小豬很少過去。(3)料槽拉上尿后不及時清理⑷ 補料一次放入后,長時間不更換,失去香味。⑸ 缺乏人去誘導。
根據以上原因,在給小豬補料時也應靈活掌握,如母乳充足,補料可適當推遲,而讓小豬吃料則要講究方法。(1)可以把料和成糊狀摸到仔豬嘴里(2)可以在仔豬吃奶時把糊狀的教槽料摸到母豬乳頭上(3)可以把料槽放在仔豬最容易接觸到的地方,比如母豬料槽旁,利用仔豬的好奇心和好模仿性來達到教槽目的。
9不注意舍內潮濕
舍內濕度大將大大增加仔豬對寒冷的感覺,特別是撤去熱源的哺乳仔豬,往往會因潮濕引發腹瀉,進而引起全群感染。
造成舍內潮濕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水管漏水,二是水壓高,再是同舍洗欄,舍內溫度過高時母豬玩水,將水濺得到處都是,特別是夏季往往弄的到處是水,墊板潮濕,仔豬長期生活在潮濕環境中。如果在冬季,由于換氣困難,長期的舍內潮濕有利于微生物繁殖,易發疾病。
10不注意衛生(母乳頭,保溫箱內)
仔豬腹瀉是哺乳期間最頭痛的事,盡管現在采用許多方法加以防治,但如果不從病因上去考慮,往往是治標不治本,容易復發。有人總結了仔豬腹瀉的幾個原因-寒冷、潮濕、不衛生,這個很恰當。其中不衛生是很重要的一項,因為沒有病原菌,既使發病也會比較輕,但如果環境很臟,仔豬在不斷地吃進含有病原的臟物,并不斷地排出病原,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產房對衛生的要求較高,如不允許產床上有母豬糞便,母豬拉糞后隨拉隨清,仔豬糞便也要及時清理,并用消毒藥水定期擦、刷,有的豬場每天不定時用高錳酸甲水擦洗母豬乳房,有的豬場定時擦洗產床床面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注意衛生不僅是產床上,也要保持地面和保溫箱內的干凈衛生,還要注意使用工具的衛生等。
11小豬吃無效或奶水不足的乳頭
母豬的乳頭產奶量不同,有的產奶多,有的產奶少,有時還出現部分奶頭無奶的現象。這樣,一些體弱的仔豬和新近寄養的仔豬往往不能占有好奶頭,長時間下來,就出現營養不良,易患病,最后形成僵豬甚至死亡。
仔豬吃奶不足有以下表現:⑴ 長時間拱母豬奶頭。⑵ 身體瘦弱,腹部塌陷。⑶ 在別的仔豬睡覺時,這些仔豬或在箱外轉。 ⑷ 吃奶時,仔豬前后轉游。
12 兩個小豬爭一個奶頭
一般情況下,每一個仔豬都有一個固定的乳頭。但有時也出現兩個仔豬共吃一個乳頭的情況。有時是因為仔豬數多于有效乳頭,有時是因為被寄養的仔豬無法找到合適的乳頭,也有時是強壯的仔豬在吃完自家乳頭的奶后,去搶吃其它豬的乳頭。如果出現兩個豬爭一個奶頭的情況,必然會出現一頭仔豬因吃奶不足而變弱,最后成為僵豬。所以,生產中應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旦發現后應及時通過寄養等措施,以防弱豬的出現
13初生前三天護理不夠
許多產仔舍飼養員都有這樣的體會,產后前三天是仔豬死亡最高的時期,另外,以后出現的弱仔或死亡也和前三天護理不夠有關。因為前三天仔豬除要適應母體外環境外,還要受溫度、初乳、吃奶量等因素的影響,如果照顧不周,會出現壓死、凍死、餓死或生病現象。前三天的護理措施包括:及早吃初乳,固定奶頭,定時吃奶,創造舒適小氣候,防壓等。
一些豬場在產后前三天采用定時吃奶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仔豬壓死或吃奶不足現象。具體操作是定時喂奶,白天一小時一次,晚上一小時一次,吃奶時有人觀察護理,吃奶結束后將仔豬進保溫箱內,這樣可以保證每一頭仔豬都能吃上足夠的奶水。這樣做看似多花費了人力,但其效果是值得的。
14剪牙剪爛牙根
剪牙如果太靠根部或剪牙時間推后,常會出現剪牙不齊的情況,容易造成病原菌繁殖,最后導致牙齦腫脹甚至潰爛,影響仔豬吃料,也是引起仔豬滲出性皮炎和鏈球菌病的主要誘因。所以剪牙要注意兩點,一要早,最好生后馬上剪牙;二不能太靠根部,剪去二分之一即可。弱仔可不剪牙。
15 斷奶過急,仔豬斷奶后應激過大
斷奶不當,是造成仔豬斷奶后問題的主要原因,為此我們提出分散應激的辦法解決仔豬斷奶難題:一是給仔豬一種容易消化的教槽飼料(最好在斷奶前和斷奶后10天內不要換料),二是在斷奶時仔豬仍保持在原圈飼養,三是母豬走后及時將溫度提高三到五℃,四是盡可能不給仔豬其它的應激如抓豬、打疫苗等。讓仔豬的應激減小或分散開出現,是保證仔豬順利斷奶的重要因素。
16缺乏弱豬保護措施
哺乳期間仔豬死亡多是弱小的仔豬,如果給這些弱仔豬以特殊的照顧,它們會像其它豬那樣順利成活,主要辦法是讓弱小的仔豬多吃奶,并處于更為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定時喂奶、藥物保健等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必要時可以留一頭奶水好的斷奶母豬專門寄養弱仔。
17仔豬補料槽過臟
如果仔豬料槽中的料長時間不換或料槽過臟,仔豬會拒絕采食,這就是常見的槽中有料而小豬不吃的原因。
18 盲目助產,引起產道感染
一些飼養員發現產程稍長就馬上人工助產,導致母豬產后感染,輕者采食量下降,哺乳性能差,重者影響以后的配種產仔。因母豬個體不同,其產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是否需要人工助產,可用下面辦法:發現母豬強烈努責但無胎兒產出時,可將消毒的手臂伸入產道進行檢查,如仔豬已出子宮頸口,可人工助產掏出,如仔豬仍在深處,且母豬比較弱,產仔過程中無力則不需急著掏豬,可注射縮宮素助產。
19補料槽中的料不及時更換
小豬在哺乳期間采食補料的量是很少的,在二十八天的哺乳期中(一般豬場都是采取28天斷奶),每頭小豬大約只能采食200-300克飼料,如果一次性放得太多,仔豬采食不完,剩下的料會變味或變質,仔豬再無采食興趣,但這卻給人一個假象,好象槽中有料不需再添。所以,應養成清洗料槽和換新鮮料的習慣,每天定時將料槽中料清走,清洗干凈消毒后倒扣在產床上涼干,這樣可保證豬每天都能采食新鮮的補料。
作者:西安禾豐技術服務專家 邱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