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黃文鳳/文圖
時值盛夏,魚類時常因天氣悶熱、水質過肥而缺氧浮頭致死。為避免魚兒泛塘,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的養魚戶董大姐以往每晚都要去巡塘。然而今年夏天,她晚上巡塘次數少了很多,再不用那么勞累了,前不久她還抽空去外地游玩了一番。這前后變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自2014年11月起,董大姐就將監測魚塘溶氧、水質的重任交給了東莞市迪賽物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迪賽”)開發的智能水產養殖監控系統——護漁寶。
養魚好幫手
護漁寶由主機設備、手機客戶端、溶解氧傳感器、后臺端四大部分組成。溶解氧傳感器先將監測到的水體溶氧、溫度的數據發送給主機設備,主機設備將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計算處理,再將魚塘溫度與溶氧數據繪制成的曲線發到手機客戶端。護漁寶檢測到的所有數據都將發送到電腦遠程控制的后臺端,由后臺端實施實時數據監測及30年的云數據儲存。
因此,養魚戶只要身邊有一臺普通的安卓系統手機,就可登錄護漁寶手機客戶端頁面,實時查看魚塘中溶氧、溫度情況,并可遠程控制增氧機的開或關,再也不需要因為擔心魚兒缺氧而整晚守在魚塘邊了。
服務是最大亮點
“我們賣的不僅是設備,更重要的是無微不至的服務。”
在惠州博羅縣石灣鎮的魚塘現場,董大姐為我們示范了護漁寶的操作。只見她在手機上點擊增氧機工作按鈕,指令發出去后,魚塘內設備立即啟動,水面翻騰起成片氣泡。再點擊關機指令,眼前翻騰的氣泡一會即消失不見。董大姐笑稱,護漁寶就像“傻瓜機”,操作簡單、方便。
“今年初,我愛人病了住院,不能像往常一樣去巡塘,幸好有護漁寶,才讓他懸著的心定下來。”董大姐告訴我們,除了方便,她最滿意的是他們24小時全天候服務。即便是在半夜,魚塘數據變化異常,迪賽的工作人員都會打電話通知,并協助該如何處理突發情況。
“我們賣的不僅是設備,更重要的是無微不至的服務。”迪賽總經理王少蘭道出護漁寶最核心的亮點。
每隔1~2個月,迪賽工作人員會免費提供清洗苔蘚、雜物、污濁物的服務。只要設備有任何問題,公司馬上會派維修人員將后備機器先替換裝上,再將有問題的設備拿回來修;此外,迪賽有專門的后臺監控,24小時都有工作人員在值守,逢年過節都不放假,只要連上互聯網,不管在哪個地方都能監控到魚塘的水質情況和設備運轉狀況。
“不能因為一臺機器服務跟不上而丟失了一個客戶,我們就是要依靠良好的口碑和示范效應來做產品的推廣。”迪賽銷售部部長劉建民告訴記者這是公司的營銷理念。
省錢是硬道理
飼料、人工和塘租是養殖的三大成本,護漁寶通過自動開啟后臺服務,降低了人工管理成本。登入操作頁面,即可顯示由實時測到的溶氧、溫度和pH值三個參數數據繪成動態變化的曲線圖,養殖戶借此可以分析魚塘的采光、水質情況,尋找科學的投放密度、最佳的投餌料量進而減少飼料浪費、避免水質變化、降低魚發病率從而可有效提高養殖收益。“以往草魚車輪蟲病、小瓜蟲病、爛腮病比較嚴重,用了它們設備缺氧現象少很多,魚的死亡率也下降很多。”董大姐告訴記者。
以前養殖戶養魚大多數憑經驗決定什么時候開多少臺增氧機,現在安裝了護漁寶就不同了,一定是塘里缺氧了才需要開啟增氧機,這樣可以省下不少電費。中山市板芙鎮的養魚戶黃大哥有3口一共15畝面積的魚塘(主養對蝦),每口塘配置了4臺增氧機。往年夏天,魚塘從中午12點至下午3點,從晚上8點到早上8點都要開啟增氧機,一天15小時的高強度增氧,一個月的電費高達8000多元。去年8月份,魚塘安裝了護漁寶后,每天每臺增氧機少開了4小時,當月就省了電費近3000元!
產品備受青睞
迪賽運用物聯網技術改造傳統水產養殖模式,研發出簡單便捷的護漁寶,該公司是基于什么考慮走上了物聯網+水產的康莊大道呢?
迪賽總經理王少蘭認為,現在是信息時代,隨著第三次產業浪潮的襲來,未來必定是物聯網的天下。同時,從小生活在洞庭湖邊上的他,深知漁民養魚的忙碌和辛苦,希望能運用物聯網來改變傳統的水產養殖業。
2011年5月,王少蘭就啟動了研發智能測氧設備項目,經過兩年反復試驗,2013年成功研發出第一代產品。因南北方溫差大,水質環境差異大,迪賽先是在廣東、湖北、內蒙安裝了30臺試用機做少量試驗以調整參數及完善軟件程序。2014年,公司又繼續在全國各地擴大鋪放試用機器,數量高達400臺。
經過一系列的前期市場開拓工作,護漁寶今年正式面市,僅今年上半年銷售量就將近1000臺,其中包括80%的示范用戶,他們在試用階段認可了護漁寶產品,從而選擇繼續使用。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