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鋒——山東省畜牧總站高級畜牧師,山東省畜牧協會生豬產銷分會秘書長,長期從事豬業技術推廣。
中國豬業發展道路怎么走才是正確的?
周開鋒認為,發展道路本身沒有對與錯的問題,是各種原因綜合因素導致了產業發展道路的形成,而這種道路其實是外化的產業構成主體模式的體現,也是社會文化在產業的一種體現。中國幾千年封建文化,追求自足、穩定、和諧,最終形成了可持續的種養結合的小農散養模式。在改革開放后,因為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肉食數量的大前提下,經濟放活后,業者追求生產效率,故而出現了養豬大戶和規模豬場。在滿足肉食需求后,從效率、效益方面明顯不足以維持生產運營需要的前提下,散戶退出是歷史必然,規模豬場以及一些大型一體化公司或者超級巨無霸集團嗅準了產業趨勢,前期布局市場。所以當前正處于產業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部分中小型養豬場在方向不明、信息不暢的情況下,用傳統眼光來預測產業發展,必然有一些會成為轉型中的犧牲品。
隨著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的引進和集成應用,一些大型公司或巨無霸集團投資豬業中,也會出現幾種情況:一是復制產業模式,體量增加;二是延伸產業鏈,上下游融合;三是跨界介入。其本身的局限性也會在轉型中暴露無遺,有些因為過于自信,步子太大而資金、人才等鏈條斷裂;有些因為心情浮躁,拉郎配,追求所謂“上市增值”而最終被歷史拋棄;有些因為不顧及周邊業者和居民感受,而最終拜倒在環保腳下。
所以,轉型中的中國養豬業新軍中真正的領導者,一定是發心于推動產業和社會進步,可以專注、可以延伸、可以結合,都必須感知傳統業者的感受和社區居民的期望,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劈新路、納賢才、融四方力、造福社會。
中小豬場轉型三點建議
在養豬行業6000萬從業者中,絕大部分是農戶以及10~100頭基礎母豬的養殖戶,這些農戶把養豬當成了一輩子修來的“手藝”,他們的出路在哪里?
周開鋒認為,產業新軍要考慮業者感受,就是要在融合社會之力方面多下工夫,為中小型養豬場戶構建起一些融入自身體系的多個“接口”,有對接現代豬業生產模式的暢通渠道。
同時中小型養豬場戶,也應主動轉型。過去的“自繁自養”的自給自足養豬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產業需要了。也可以說“自繁自養”是造成當前養豬進入價格漩渦的罪魁禍首之一。低效率的生產使得業者擁有大量的母豬儲備,一旦疾病控制壓力減輕,每頭母豬增加1~2頭出欄,就造成產業的大地震。所以,中小型養豬場戶轉型為幾個方向:
一是實現專業化。從“后備培育-配種-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育肥-銷售”的長鏈條中解放出來,對接集團公司基地“接口”,專門從事某一個或多個環節的生產,變“養殖戶”身份為“豬業產業工人”。
二是抱團應對。成立區域性的行業協會,在信息、技術方面建立渠道,提升使用效率,物資方面實現團購、團銷,抱團應對市場,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成本、提高售價。
三是特色化運營。以新、奇、特為基本定調,滿足特定群體需求,提供特色化服務。如建立在福利養殖基礎上的福利豬肉,建立在野豬養殖上的特色野豬,建立在質量和新鮮基礎上的豬場直供小區肉店模式,以養豬生產體驗為基礎的小豬領養模式等,都是中小型養豬場戶可選擇運營方向。
家庭農場應大力提倡
關于行內熱議的家庭農場模式,周開鋒給予充分認可。俗話說“養豬不賺錢,回頭看看田”,這是對農牧結合的最好體現,也是幾千年中國歷史天人合一思想的真正運用。過山車似的價格已經證明產業的不成熟,在產業不成熟階段,可以從內部挖掘產業利潤,所以養豬是賺錢的。但規?;B豬積淀幾十年的基礎上,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普及,養豬業進入變化最快的青春期,你會發現,這個產業有的表現出特立獨行的激進、有的又表現出失戀后的消沉、有的又表現出無可奈何的迷茫。困擾、自卑、不安、焦慮等是這個階段的典型代表。但只要沉著應對,不自暴自棄,定位好自身,終究會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快樂家園,也能找回自我的價值。
家庭農場的概念實際上是類似家長給青春期的孩子說“找個本本份份的,好好過日子就行了”,給出的絕對是代表絕大多數中小型養殖場戶現實中可以做到的,又可持續、最實惠的模式。這是中國用幾千年歷史摸索出來的經驗——適度規模、農牧結合。
客觀看待國內養豬業
一直以來,養豬行業眾多人士一直在抱怨中國的育種不行、管理不行、裝備不行、技術不行等等,其實是大家對產業定位不清晰的表現。因為國內的養豬產業才剛剛步入現代豬業的青春期,對于這樣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年輕人”,你說他不是老板、沒有技術、干活也不專業、待人接物也不符合規范、穿的衣服也破破爛爛,請問是他的錯嗎?還是我們對其要求太高了、太早了?
周開鋒認為,只要我們抱著看待剛入行年輕人的角度去處置這個產業的事情,要做好引導、規范、創造機會、營造自我學習的濃厚氛圍,特別是組織年輕人搞頭腦風暴,激發創業激情、樹立起正確的豬業發展價值觀和世界觀。假以時日,中國養豬業一定可以打造出滿足自身國民需求自己的舞臺(即種豬),也會同時有專門的“裁縫店”、“工具店”(設備商)專門為業者提供最合適的衣服和工具(設備),而且你發現,這小子工作的熟練程度(技術應用)也會越來越強,也時不時自己搞個小創新(技術研發),有事連周圍的都刮目相看(填補產業空白的創新)。所以,所謂的“種豬、裝備、技術”對于未來中國養豬來說都不是問題,因為中國現代養豬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而且擁有絕對的份量(占全球50%的份額)。
在當前,環保正成為行業發展的難題,難在什么地方,其實就是外行干內行的事。國家雖然說了畜牧業是面源污染的絕對主體,但說實話,畜牧環保產業實際是剛剛降生的嬰兒,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塊蛋糕。中國的工業方面實際上已經進入了相對成熟的產業,工業污染治理業形成了體系。所以,畜牧環保產業將是畜牧業下一個高端產業,也是畜牧業一個新的盈利蛋糕。
豬肉進口其實并不可怕,在周開鋒看來,在國際貿易環境下,中國受土地、糧食等資源限制和成本比較優勢影響,放開進口豬肉是必然趨勢。但是,認為受國外豬肉進入,影響中國養豬業進入末日的看法也是錯誤的。一是中國消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豬肉,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生產的豬肉能滿足中國的消費,中國豬肉供應問題還得依靠自己解決,中國進口豬肉將在較長時期內,穩定在1%~3%,最多不會超過5%。二是進口豬肉的進入將反作用推動中國養豬業的發展,加快產業調整步伐。
個策略巧避豬周期
一是參與生豬保險,規避疫病導致的毀滅性的死亡風險;
二是建立生產風險金制度。即豬場在盈利環境下,提取一定盈利比例的資金單獨做賬,農戶可以單獨開個銀行卡,提取的風險金平時不能使用,只能在行情進入中度及深度虧損時動用??梢源_保養豬資金鏈的完整,規避養豬價格周期影響。
三是與一體化企業結合,成為代養戶,賺取代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