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轉型、促升級。為了突破發展的土地、污染等瓶頸問題,重點在原有養殖場上作文章,改變原有養殖企業占地多、標準低、污染大的狀況,將積極通過利用各級項目及駐場技術支持,對原有養殖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改造,達到節約用地,減少污染的目的。全面實施畜牧產業提升工程,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做好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確保完成項目建設全部內容。同時,充分利用好各級農業獎勵扶持政策,鼓勵引導養殖場(戶)發展家庭農場及成立多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小型農場、牧場,幫扶養殖場(戶)晉檔提升。
二、抓特色、創品牌。打造微山麻鴨特色品牌,深入實施微山麻鴨保種工程,抓好微山麻鴨生產加工特色產業化建設。擬在原已取得微山麻鴨三項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基礎上,再申報一項微山麻鴨鮮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加速品牌化進程。加快微山麻鴨原種場新場建設,依托原種場孵化微山麻鴨種鴨分批向保護區投放,科學劃定保護區范圍,設立擴繁基地,加快養殖基地建設,在湖區生態植被恢復區、池塘生態養殖區、調水干線1公里以外自然放養微山麻鴨,不投喂飼料。堅持產學研結合,吸引社會資金進行微山麻鴨保種、選育、擴繁、養殖、加工,健全微山麻鴨保護利用開發體系,逐步實現“名牌+原種保護+基地建設+知名企業”的產業化發展聯合體,把地方良種產品開發,培植成地方名牌產品。
三、抓科技、促生態。結合各鄉鎮養殖特點,通盤考慮產業基礎、畜牧資源、糞污處理和生態保護,加強分類指導。利用比較成熟的發酵床、雨污分離、自然養豬法、病死畜禽及糞污無害化處理綜合利用等技術,加強養殖場區設計改造,對新上養殖企業一律配套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達到標準化養殖場建設要求;引導原有養殖場戶進行畜禽養殖新技術及垃圾處置的配套化、規范化改造,發展生態畜產品和商品有機肥生產,發展循環產業,改變畜牧業污染局面。
四、抓防疫、促保護。扎實做好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不斷健全縣、鄉、村三級防控網絡,加強疫情監測、消毒滅源、追溯體系建設,加大對鄉鎮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健全基層防疫隊伍,狠抓免疫源頭管理,堅持免疫工作“五不漏”原則,切實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當”,消除免疫死角,確保免疫密度及質量。
五、抓質量、促安全。大力推進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強化監管能力建設,突出源頭治理,嚴格動物產地檢疫,確保規模養殖場檢疫率100%,散養戶檢疫率達到95%以上。狠抓規模養殖場質量安全承諾制度,實行掛牌監管制度,對全縣24家較大規模養殖場采取官方獸醫“一對一”監管。加強畜禽屠宰行業管理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點開展好生豬定點屠宰場的資質審核,落實屠宰場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扎實開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完善處理設施,落實補助政策。加強獸藥、飼料等畜牧投入品監管,全面推行獸藥GSP認證,實行可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