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種雞飼養周期長,可達一年半之久,每個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對種雞未來的生產性能造成影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育雛育成期均勻度的控制,影響均勻度的因素有:個體差異、雞雛來源(初生重)、開食時間、健康水平、調雞、采食量、飼養密度等。針對以上因素,為了改善育雛育成期種雞群均勻度,更大限度的發揮肉種雞的生產潛能,對于“兩高一低”式棲架墊料平養、槽式鏈條喂料器飼喂的父母代肉種雞,可采取以下應對措施:
1、個體差異
1.1 調雞:工作從進雞后開始,貫穿在整個育成期,在分群前的調雞工作主要是結合免疫進行。初期免疫比較頻繁,每次免疫只要認真去做都能調整很多雞,結合手工撒料對瘦弱、體重輕、體重大的分別給予不同的料量,從而提高整群雞的體重均勻度。這里管理人員要注意每棟雞的體重,特別是調雞當日的體重,以便給予合適的體重范圍。另一點要記住每圈調雞的數量,雞數千萬不能弄錯。
1.2 分群:2-3周齡根據免疫調整相應的時間,組織全場人員對整棟雞群按照當日的實際體重劃定體重范圍,用電子秤將整群雞分為大雞、中雞、小雞。一般以體重范圍的正負10%來劃定大小雞,其余為中雞。整個分群過程比較枯燥,因此應合理安排員工,數雞數的一定頭腦清醒,記雞數的看似清閑,但絕對不能馬虎,一錯全亂。分群后每圈一定要固定好,千萬不能跑雞,特別是手撒料時。重點關注水線處、每圈的門、每圈與墻壁的連接處等。
1.3 單獨飼喂:這里也就是將免疫、日常等挑出的瘦小雞在料量上給以照顧,使其體重增加,身體發育完好。
2、雞雛來源
不同祖代雞場來源的雞雛,因祖代種雞日齡不同,初生重不同,因此,進雞時不同來源的雞盡可能不分在一個圈內。這樣可以給予不同的料量,讓體重逐漸趨于平衡、均勻。
3、開食時間
現在的肉雞飼養中,已經有大量的證據表明,雛雞到場后越早開食越有利于卵黃的吸收,越有利于提高雛雞早期的抵抗力。所以在雛雞入舍前將飼料和飲水都準備好是目前采用較多的辦法。
4、健康水平
毋庸置疑,雞群的健康水平與均勻度的控制成正相關。雞群健康、不發生疾病有助于提高雞群均勻度,飼養過程中要注意嚴格做好免疫,科學合理用藥和執行現場的衛生消毒工作。
5、采食量
因為每只雞的采食量都有標準,重點是怎樣才能保證采食的均衡,每只雞都吃到相應的料量。因此從育雛、育成、產蛋各期有不同的重點。
5.1 育雛期,此期間主要是雞數的準確。
5.1.1 進雞時,每圈的盒數要準。管理人員記好每圈的盒數,每棟進完與總數相對應。
5.1.2 每圈隔斷要牢固,杜絕跑雞。一周內的雞竹排子的空隙都能相互鉆過,因此一定用白網子或花條布將下面繃緊,以防跑雞,特別是有水線的地方更應注意。
5.1.3 調雞時記準數,調整好。每圈記住增減料。
5.2 育成期,首要任務是把雞喂好,單獨靠調雞是提高不了雞群均勻度。
5.2.1 準確的料量,每天員工按發的料單準確稱取。管理人員要時刻關注員工的工作質量,看是否按照給予的料單稱取料量。具體措施因人而異,因果關系。
5.2.2 按要求加到每個料箱:因讓雞盡可能快的吃到料就得將飼料快速運轉到每只雞的位置。因此在現有的飼養條件下就得將飼料合理的分配的到每個料箱(主副料箱)。因為輔料箱加料費勁,有的員工會少加料,因此料鏈運轉過程中料的薄厚是不同的,雞吃到的料也會是不同的。大家都知道育成期雞吃料的速度很快基本料鏈停止轉動后就剩下薄薄的一層料面。因此布料不勻雞肯定吃不勻。
5.2.3 每天喂雞時組織好員工把雞哄勻: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貫穿在整個育成期。何時開關燈,何時轉料線,每棟不同,情況不同,因棟而異。另外就是每組喂料有幾人,合理分配到每個圈中,做到哄雞既快又勻。
6、調雞,包括日常調雞和免疫調雞
6.1 日常調雞要給員工一個合理的體重范圍,每個棟的情況不同,基礎體重不同,調整的范圍也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另外,每次調雞要記住把各圈的雞數返回。如果返不回去,要記住調整料量。大雞圈的小雞應該返回在中雞圈,小雞圈的大雞也應返回在中雞圈。
6.2 免疫調雞,最好是通過電子秤稱量,提前擬定好本棟的基礎體重。因為每個人的手法不同,調雞范圍會偏差很大。此階段還要注意雞數的準確,當然誰也不敢保證不跑雞。因為此階段雞很活躍,很容易各圈互飛。這就需在喂料是注意觀察采食密度,根據實際情況相應調整每圈的雞數。
7、飼養密度
主要是根據實際情況看每只雞的料位,周齡不同所占料位不同。料位太充足了均勻度不一定好,因為有的雞從這里吃完會到別處去吃,有的雞不會。反過來,料位太少也不成。體質好的會搶食多一些,體質差一些的會搶食少一些,從而造成均勻度下降。因此什么時間料線安裝多長、何時安裝第三條料線,要根據自己場子的實際情況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