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豬場疾病預防控制中,環境消毒、疫苗免疫、藥物控制是互相協同的三個方面。疫苗產生抗體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藥物保健在各個獸藥公司的貫徹下逐步被人們認同,也基本形成了正規用藥模式,但消毒工作一直被很多豬場忽視,有些人認為可有可無,甚至認為消毒反而對豬不利。筆者在此就消毒工作中的一些細節和注意事項進行解讀,希望能給養殖朋友在這方面帶來幫助。
豬場在生產中有害微生物在不斷繁殖,這些病原微生物一直同豬的抵抗力做斗爭。當病原微生物蓄積到一定程度并足以突破機體防御屏障時,或者當豬只遇到某些原因而抵抗力下降時,豬只就會發病。而定期消毒可以把豬場的病原微生物控制在一定范圍,減少其對機體防御體系攻擊,從而減少發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滅病原微生物,包括豬體表、圈舍、器械、人員等所攜帶的一切外在病原。
對于日常消毒來說,傳染病流行時期的消毒就更為重要了,因為傳染病流行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三個必要條件。傳染源即向外排出病原的動物,病原必定要經過空氣、水、飼料、糞便、器械、人員等媒介傳給容易發病的動物,才能導致其發病。而消毒正是通過殺滅這些媒介中的病原以達到阻斷疾病傳播的目的,是控制傳染病的有效方法。
有人提出消毒有害、消毒不僅無益反而會引起發病的觀點,持這一觀點者的依據是消毒不僅殺滅有害微生物,還會殺滅有益的細菌。其實他忽視了一點,對豬有益的微生物都是通過在豬體內發揮作用,而消毒是殺滅體外的微生物,根本不可能對豬體內的有益菌造成影響。對于消毒引起發病更沒有依據,唯一的可能是噴霧消毒遇到天氣變化,引起人感冒,這只能歸為操作問題,而不是消毒本身的問題。
正確認識消毒的同時,更要正確選擇消毒方法。不要忽視物理消毒,清潔能帶走絕大部分含病原的垃圾,因此消毒的第一步是環境清理,然后才是用合適方法對剩余的病原進行殺滅。如場地、圈舍采用物理清潔和消毒液噴灑相結合的方法;空的密閉圈舍可以采取甲醛熏蒸和消毒液噴灑相結合的方法;注射器、手術刀等設備采用高溫蒸煮的方法;不耐高溫的可以用消毒液浸泡或紫外線照射等措施。
有效的方法要正確選擇消毒劑。消毒藥按作用水平分為高效、中效、低效三類。高效消毒藥對病毒、細菌、芽孢、真菌等都有效,如戊二醛、氫氧化鈉、過氧乙酸等,但它們的副作用較大,對有些消毒不適用;中效消毒藥對所有細菌有效,但對芽孢無效,如乙醇、碘制劑等;低效消毒藥屬抑菌劑,對芽孢、真菌無效,如季胺鹽類等。
目前,規?;i場的病原微生物多重感染或繼發感染十分普遍,藍耳病毒、豬圓環病毒2型、口蹄疫病毒、豬瘟病毒、偽狂犬病毒、肺炎支原體、豬鏈球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巴氏桿菌、豬附紅細胞體、大腸桿菌等病原大部分豬場都存在,但每個豬場發病情況都不相同,因此根據自身豬場情況,調換不同類型的消毒藥物。例如有些病毒(結構中無胞漿膜病毒)對普通消毒藥不敏感,特別是圓環病毒,一般消毒藥對它不起作用,應選擇高效消毒藥。
病原微生物本身的形態結構及代謝方式等生物特性不同,對消毒表現的反應也不同。如G+菌比G-菌對消毒藥更敏感,原因是G-菌細胞壁由豐富的類脂包膜形成,有阻止消毒藥進入的作用,所以,對G-菌(如多殺性巴氏桿菌、沙門氏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等)需選擇作用較強的消毒藥。對具有芽孢的細菌(如炭疽桿菌),因芽孢有較厚的芽孢壁和多層芽孢膜,結構堅實,消毒藥不易滲透進去,一般也應選擇高效消毒藥,或選擇效果持續時間長的消毒液,如威遠金維康,噴灑后持續殺菌十天,在芽孢萌發的第一時間將其殺滅。
正確對待消毒工作,選用科學消毒方法和合適消毒藥,可以使豬場以很小的投入在養殖業的高風險中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