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10000只以下)商品肉雞飼養管理及用藥指南
飼養肉雞沒有暴利,一只成雞利潤能賺到1—2元,已經相當不錯了,大家只有提高和改進飼養管理技術以及合理的去用藥,才能保證養雞賺錢,再此我特別提醒您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溫度控制:
雛雞入舍前10天溫度不應低于30度
原因分析:
A、雛雞出殼后前一周是其一生中體溫最低的時候,所以起到一個保溫的作用;
B、吸收卵黃的作用,雛雞的卵黃吸收完全需要10天的時間,這也是溫度不低于30度的主要原因。
注意事項:
在舍溫控制方面,不能單純的依靠溫度計來衡量,一定要看雞群的狀況,因為不是所有的溫度計都是精確的。
2、開水和開食:
雛雞入舍后前五小時,只允許喝水,不允許喂料。
原因分析:
A、補水的作用,雛雞經過長途運輸嚴重脫水需要補充水分;
B、洗涮腸道的作用,這也是最主要的作用;
注意事項:
A、前3天最好喂30-40度的溫開水,前10天喂涼開水;
B、在開始喝水喂料的過程中,需要去調喂,大家千萬要注意。
C、在第一天的喂料當中, 不允許使用料桶,第二天開始過渡料桶。避免料桶滑傷和劃斷雞腿。
說明:第一天喂料時將料袋在四周平鋪在地面上,將飼料均勻的撒在料袋上,不允許撒料太多,此時也不允許放料桶進去。
3、光照控制:
主要起到肉雞能看見吃料的作用,具體光照如下:
光照時間 光照強度
第1天 24小時 60W或100W
第2天 23小時 60W和40W過渡
第3天 23小時 40W
第4天 22小時 40W和15W過渡
第5天 21小時 15W至出欄
第6天 20小時
第7天 20小時
第8天 19小時
第9天 18小時
第10天 17小時
第11天——第28天 16小時光照
從第29天開始至35天,這一周的過渡時間將8小時黑暗全部加上至24小時光照;
第36天——出欄24小時
好處分析:
A、減少電費,同樣1000只雞,養殖戶可以多賺到40—50元;
B、人員省力;
C、減少腹水雞及暴死雞的出現;
D、雞群健康,同樣日齡的雞,雞只沒有少吃料,而是料吃多了。
E、拉架子的作用,生長規律:先長骨骼、后長肉、最后長脂肪。
注意事項:
A、在關燈之前,料水一定要加好,防止天明后因無水、無料對雞造成應激;
B、按照光照程序,首先應確保雞舍不能有老鼠;
C、關燈前三天,雛雞會出現亂叫現象,此時不允許再開燈。
D、關燈時間靈活掌握。例如:10日令的雞,原來沒有限光,從11日開始,限光1--2小時。
4、通風換氣:
前一周以保溫為主,以通風為輔;一周后以通風為主,以保溫為輔。
注意事項:
主要是冬季養雞,個別養殖戶怕雞只受涼不敢通風,結果導致腹水雞增多,在這里我們特別強調,只要舍溫差不超過5度,大家大膽放心的去通風,具體通風時間長短由大家自己決定。
5、疾病防治及用藥:
A、第1周主要預防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葡萄球菌病、雞白痢
B、第2周主要預防大腸桿菌病和呼吸道病
C、第3周主要預防球蟲病和呼吸道病
D、第4周至出欄主要預防呼吸道病及其他疾病
6、免疫程序:
A、春季和夏季適用于:
第1周 新支二聯苗點眼或滴鼻(1—1·5倍)或2倍量飲水
第2周 法氏囊2倍量飲水
第3周 新城疫3倍量飲水
第4周 法氏囊3—4倍量飲水
B、秋季和冬季適用于:
第1周 新支二聯苗1—1·5倍電眼或2倍量飲水
第2周 法氏囊2倍量飲水
第3周 新支二聯苗3倍量飲水
第4周 法氏囊3—4倍量飲水
注意事項:
A、在免疫的前一天,當天和后一天,大家一定要注意在舍溫的基礎上提高2—3度;
B、在免疫前限水的時間要求:夏、秋季1·5—2小時,冬、春季2—4小時;
7、用藥原則:
(1)、控制病情發展
(2)、35天之后建議不用藥
(3)、前期投藥多一點,雞小成本低
(4)、抗菌藥+抗病毒藥+營養藥
注意事項:
A、當地獸醫指導
B、飼料廠和獸藥廠技術員指導
C、各種常用藥正常用量
D、自己的實踐經驗
8、消毒方面
A、消毒原則:
(1)選擇殺滅力性的消毒劑
(2)在干凈衛生的基礎上進行消毒
(3)消毒藥液的濃度要適當,一般情況下說明書所標明的濃度都較偏低
(4)消毒液的用量要足,以噴濕雞的表面羽毛為準,一般1平方需水1公斤左右
B、常用消毒劑選擇:
(1)、霉菌敏感性:甲酚〉典制劑〉季胺類〉甲醛
(2)、病毒敏感性:
ND 酚制劑〉典制劑〉季胺類
ILT 典制劑〉酚制劑〉季胺類
IBD 酚制劑〉典制劑〉季胺類
AI 過氧乙酸〉酚制劑〉典制劑〉季胺類
9、細節管理
A、雞只揚脖喝水的現象;要及時升高料桶和飲水器,避免癱瘓雞只出現和生長停滯。
B、拐子雞現象;2.5斤以前都可以治療過來,從而提高成活率和直接經濟效益。
C、腹水雞的處理現象;可以提前3—5天挑出來進行放水,成活率很高,從而又可以提高直接經濟效益。
D、中藥長期拌料現象;成本低,西藥治表,中藥治根。
E、日常串門現象;病毒、細菌看不見、摸不著,串門互相參觀是養殖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