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養殖行業的加速整合,養殖場越來越規范,養殖者的養殖水平及生物安全意識不斷得到提高所以,烈性傳染病(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發病幾率在逐年下降,某些疾病在局部區域甚至有被凈化的趨勢。這些對于養殖場來說都是莫大的好事情。但是根據一年多的養殖場走訪發現在中國不論南方還是北方,在肉雞(包括快大型白羽雞、817雜交雞和三黃雞)養殖過程中,普遍存在飼料便和腸炎的問題,這一由產氣及膜梭菌引起的腸道疾病已經成為影響養殖效益差的主要原因。
福兮禍之所倚,在免于傳染病困擾的同時,養殖行業微利時代已悄然而至?,F在已經不是能養雞就盈利的時代,微利時代就意味著要不斷提高養殖水平,降低養殖成本,讓“雞少吃多產”,同時嚴格控制產品品質。要實現這些意味著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量,同時還能提高飼料的轉化率。
通過養殖場走訪發現,肉雞飼料便最早發生可在7日齡前,多發生于10-30日齡,使用抗生素無效;在飼料便多發的區域,腺胃炎的發病率也較高。養殖場的普遍解決方案是使用抗生素或中藥來治療腺胃炎,這往往治標不治本。通過了解養殖場使用飼料的情況發現,飼料中會有霉變的結塊。霉菌毒素的存在可能會誘發腺胃炎,同時加重腸炎,還會破壞免疫系統。通過分析發現產氣莢膜梭菌與霉菌毒素的雙重危害是造成肉雞飼料便和腺胃炎的主要原因。
根據上述情況建議養殖場每噸飼料添加妥思豐500g吸附霉菌毒素,減少霉菌引起的胃腸炎及霉菌毒素對免疫系統的的傷害;每噸飼料添加克洛生200g解決因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壞死性腸炎和飼料便,提高雞只免疫力,提高動物生長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