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灌陽縣,有一位“牛人”專門養殖野鴨,名聞十里八鄉。2016年7月中旬,記者出差灌陽,順道去看了個究竟。
驅車至灌陽縣文市鎮玉溪村,人未至鴨場,“嘎嘎……”的叫聲貫耳而來。走近鴨場,但見2萬余只綠頭野鴨、斑嘴野鴨、香醇雁,在護網下的水面上戲水追逐,熱鬧非凡。
主人文齊富,50出頭,腰桿筆直,一臉黝黑。說起養野鴨的前世今生,文齊富顯得有些靦腆。1963年出生的他,1981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廣西農學院,本科畢業后投筆從戎,從軍10年轉業到桂林市一行政單位就職。然后,他自謀職業,做食品代理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事業有成的文齊富,不忘初心:當年自己在大學時學的是養殖專業,而處于貧困線的父老鄉親需要致富技術,“打道回府”定能有所作為。
經過考察,文齊富看中了野鴨的市場潛力。從2012年開始,祖籍灌陽縣水車鄉的文齊富帶著自己的全部家產來到灌陽縣文市鎮玉溪村,創建了桂林好生活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公司橫跨清塘、玉溪、月嶺三個行政村,總面積2000余畝。這里環境清靜,山塘水庫水源充足,適合野鴨繁殖。
養殖之初,文齊富買了3000多只雛野鴨,因沒有做好相關防護措施,飛走了1000多只,甚是可惜。善于總結經驗的他,加固了圍濾網和檢查網,防止了逃失。
文齊富說,養殖野鴨是個技術活,但市場潛力大。除了放養之外,均采用玉米、米糠、豆胚、綠粉等喂養,原生態養殖,頗受市場青睞。綠頭野鴨既可擺上市民餐桌,羽毛又可做防寒保暖材料,雄性綠頭野鴨羽毛還可做服飾及工藝加工品。目前,文齊富的天然養鴨場年出欄野鴨5萬只,經濟效益可觀。
為充分利用場地,文齊富種草養牛、建舍養豬、塘里養魚,立體種養規模初現。
目前,文齊富的公司有管理人員20多人,聘請固定勞動員工80多人,其中貧困戶30戶。為了幫助當地村民盡快脫貧致富,實現“政府+公司+農戶”扶貧模式,文齊富為村民優惠供應鴨苗,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并按照市場價格回收。
文齊富說:“下一步,將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團購平臺,走電商發展道路,力爭年養殖產值超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