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反補貼措施的期終復審調查結果,裁定自美國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受到的補貼可能繼續或再度發生,如果終止反補貼措施,對中國國內產業造成的損害可能繼續或再度發生,并決定維持該反補貼措施,為期5年。這意味著這場存在于中美之間已久的肉雞爭端仍將繼續。
業內人士認為,中美之間的雞肉爭端由來已久。雖然中美之間雞肉貿易的互補性明顯,但美國的雞肉產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使中國相關產業受到損害的事實也是有目共睹。與此同時,在中國對美國雞肉開放市場之后,美國并沒有客觀公正地對待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系。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提出希望有一個公平貿易環境的要求合理合法。
由來已久的雞肉爭端
事實上,這場關于白羽肉雞的爭論在中美之間已經持續了7年。
2009年4月,中國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抗議美國2009財年撥款法案中包含的727條款。在727條款的框架下,美國能有效地禁止中國禽制品通過任何渠道進入美國。隨后,中國對進口的美國肉雞啟動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自2010年8月30日和9月27日起,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分別征收4%~30.3%的反補貼稅和最高達50.3%~105.4%的反傾銷稅。
2011年9月20日,美方將中國前述“雙反”措施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2013年8月,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通過了中美白羽肉雞“雙反”爭端案的專家組報告,中國商務部隨后依照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和該報告的裁決與建議對該案進行再調查。2014年7月,中國商務部發布再調查裁定公告,認定進口美國的這類產品存在傾銷和補貼,并決定將反傾銷稅率和反補貼稅率分別調整為46.6%~73.8%與4.1%~4.2%。
5年期滿之后的2015年8月和9月,應中國白羽肉雞產業申請,商務部分別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所適用的反補貼和反傾銷措施啟動期終復審調查。今年8月,商務部發布了維持反補貼措施的公告。
“由于中美兩國民眾的消費偏好不同,中美之間雞肉貿易的互補性很強,再加上美國向中國出口的雞肉產品,尤其是雞爪和雞翅等禽副產品價格十分低廉,這些產品輕易占據了中國市場,使中國相關企業市場份額被擠占,價格難以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提出申請,要求對美肉雞產品維持”雙反“措施,使國內產業有一個公平的貿易環境,這樣的要求是合理合法的。”曾經參與過對美肉雞“雙反”調查的一位業內人士對國際商報記者說。
互利合作才能走得長遠
上述人士表示,在中美肉雞雙邊談判中,中國很早就對美國開放了市場,隨后大量的美國雞肉進入中國。但在此之后,美國一直不愿意開放其國內市場,終于開放之后,條件卻極為苛刻,比如要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雞肉,必須采取從美國進口——在中國加工——再出口到美國市場的方式。“中美距離遙遠,且不考慮冷凍條件所限,質量如何保障,長距離運輸增加的成本也讓企業難以承受,對此我們無法接受。”上述人士說。
上述人士認為,在中美雞肉貿易談判中,中國已經上了一個臺階,但美國基本還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美國一直以來從中國市場獲益很多,但卻只是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而片面對待中國,一些本可以依靠協商解決的貿易分歧,卻以美國消費者對中國食品安全存在疑慮等借口不積極配合。雖然每一個說辭都感覺事出有因,但最后的結果卻讓人難以接受。“中美之間肉雞貿易互補基礎良好,美國肉雞出口到中國也很正常。雖然貿易不可能做到完全對等,但貿易合作要想走得長遠,互利共贏應該是最好的方式。”上述人士強調。
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白羽肉雞聯盟總裁李景輝此前也表示,美國一直以生物安全為由限制中國雞肉進入美國,這樣的單邊貿易已經持續幾十年了。近十幾年來,中國涌現出幾十家優秀的白羽肉雞企業,如果美國依然不對中國開放雞肉市場,雙邊僅有的個別肉雞部位的互補性貿易優勢也不會順利開展,對雙邊的業者和消費者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