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六旬,本應是在外創業者告老還鄉、安享晚年的年紀,可是,呂梁市交城縣會立鄉代家莊村的馬維國卻不買這本“年紀賬”。4年前,他毅然放棄大都市的安逸生活,張羅著建養殖場養牛,把自己的家鄉打造成遠近聞名的養?;?。
來到交城縣會立鄉代家莊村,沿著蜿蜒的村道,遠遠就能看見一處養殖場,這就是谷滿倉種植養殖有限公司,位于該村南側山麓,依山而建,周邊群峰圍繞,綠樹蔥蘢。這個黑牛養殖場的主人就是馬維國。
拳拳桑梓心,濃濃家鄉情。馬維國是會立鄉的驕子,當年,20歲的馬維國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夢想,走出大山,前往省城上大學,畢業后分配至冶金工業部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工作,直至成為一名高級工程師。離家40年,退休后的馬維國回到了闊別幾十年的故鄉,山水依舊,父老鄉親住的依然是石頭屋,走的依然是泥巴路,種的依然是土豆玉米,家家的日子依舊靠天吃飯,過得還是緊緊巴巴的。強烈改變家鄉面貌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這個念頭不斷地在他的腦海中盤旋。
“農民什么都不缺,缺的是思維意識的轉變。”馬維國始終不忘自己回鄉創業的初衷。這幾年,在他的帶領下,群眾逐漸擺脫了思路的狹隘,找到了致富路子。
今年,谷滿倉種植養殖有限公司已經走過了4個年頭,現代化養殖園已初見雛形。從剛開始的20多頭牛;從出資租土地,到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從養殖黃牛,到引進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雪龍肉牛,通過幾年經營,老馬的養牛場如今已擁有90多頭雪龍黑牛,成了縣里小有名氣的科技示范戶,老馬也似乎已經完成了知識分子到“牛倌”的轉變。
養牛的規模大了,老馬就招呼本村和鄰村的老鄉來搭把手,種植飼草、收割整理、喂養看護、打掃清潔。最多的時候需要30多名勞動力,按照每人每天100元的酬勞,老馬一年下來要支付工資近20萬元。在大多數青壯年都外出謀生的小村莊,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村子周圍是大片大片的牧草,長勢良好,他就鼓勵村民轉變觀念,跟著他念起了“養牛經”,在他的帶動下,村里養牛戶越來越多,有的三頭,有的兩頭,許多村民通過散養生態肉牛走上了致富路。
在他的幫助下,今年50多歲的馬進軍3年前也開始養牛,逐漸走上致富路。別看馬進軍只養了5頭母牛和3頭牛犢,但僅此一項,年純收入就達3萬元。另外,他還養了豬,再加上采些山貨的收入,一年掙個5萬元不成問題。
“人若沒有了追求,就老了”。馬維國常常對自己念叨一句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什么地方,而是往什么地方走,年齡是個問題,但不是大問題,夢想和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推薦人語』
放棄在北京安逸的退休生活,重返故土,在山溝里與牛相伴,并在黨的農業產業化政策扶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創新,克服社會與家庭的阻礙,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賺得盆滿缽滿。馬維國的身上體現了農村人淳樸善良的品質和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在割舍不斷的故鄉情里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推薦人交城縣新聞辦李永妙
本報記者龐雪峰 本報通訊員任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