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養豬業如何規劃,國家從政策層面如何布局,這是業內人士不得不關注的重點。2016年9月初,在天津由中國畜牧業協會、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等單位舉辦的第十四屆 (2016)中國豬業發展大會上,農業部畜牧業司畜牧處處長左玲玲分享了未來國內畜牧業發展規劃和愿景。
我國畜牧業面臨的挑戰
1.養殖成本的不斷攀升。2005年-2013年,我國生豬生產成本年均增長率為9.04%,從2008年以后,我國養豬生產成本陸續超過加拿大、美國、歐洲等,至2013年比美國高40%左右。近幾年來,環保成本迅速增長,目前每頭豬的環保成本需要30-40元。
2.環保壓力持續加大。畜牧業糞便年產量達6億噸,占比超過30%,種養循環不暢,養殖布局與資源承載能力不匹配。
3.資源約束趨緊。養殖用地審批難、蛋白飼料缺口大、實用技術人才短缺等因素,要求畜牧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飼料轉化效率、勞動生產效率。
4.國際競爭加劇。與發達國家生產性能相比,如出欄率以及母豬年提供育肥豬等方面,我國仍有一定差距。2015年我國豬肉進口78萬噸,是2010年的3.9倍。預計2016年100萬噸,占國內消費總量的2%。
5.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重大疾病時有發生,常見病多發。
生豬業發展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生豬發展區域布局
重點發展區:河北、山東、河南、重慶、廣西、四川、海南7?。ㄊ校?,屬于傳統生豬主產區,養殖總量大、調出量大,可穩定我國豬肉供給的核心區域。
約束發展區:京津滬等大城市,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南方水網地區。這些地區受資源環境條件限制,生產發展空間受限,未來區域養殖總量保持穩定。
潛力增長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云南、貴州等地,發展環境好,增長潛力大,是我國豬肉產量增加的主要區域。
適度發展區:山西、陜西、甘肅、新疆、西藏、青海、寧夏等7省區,地域遼闊,土地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但是生豬養殖基礎薄弱。推進適度規模養殖和標準化屠宰,推行生態養殖,發展優質高端特色生豬產業。
十三五時期生豬發展主要任務
堅持問題導向,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兩大關鍵點),提供質優價廉的生豬產品。
主要有:
1.建設現代化生豬種業。深入實施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系統開展本土化選育,打造“華系”種豬品牌;促進生豬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
2.提升飼料獸藥產業發展。加快發展酶制劑等新型飼料添加劑;提升獸藥產業集約化發展水平。
3.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良種良法配套、設施工藝結合、增產增效并重、生產生態協調;大力發展適度規模養殖,著力推進生態養殖、清潔養殖;推行精細化管理,加強高效適用技術擠成創新與推廣。
4.推動廢棄物綜合利用。做大做強生豬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大同糞便無害化還田利用通道,促進有機肥就地就近綜合利用;建成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體系。
5.加強生豬屠宰管理。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
6.構建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堅持產管結合、源頭控制。
7.推進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引導建立大型企業為龍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社會化服務為紐帶、適度規模養殖場為主體的產業體系;實施“互聯網+生豬”發展戰略;鼓勵龍頭企業、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經紀人建立社會化服務組織。
8.強化疫病防控。進一步加強口蹄疫等重大疾病防控,統籌做好生豬流行性腹瀉等常見病防控指導。
主要政策措施
畜禽標準化養殖項目支持對象為生豬出欄5000-50000頭,采取以獎代補方式,資金主要用于規?;B殖場標準化生產改造和產業技術提升。2016年納入現代化農業生產發展資金。
良種補貼項目對購買使用優良種豬精液進行品種改良的養殖場戶給予補貼,2016年納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新啟動優秀種豬補貼。
良種工程項目,資金主要用于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新品種(配套系)選育項目建設等,同時對具有基礎性、公益性的遺傳資源保護場、生產性能測定中心、遺傳評估中心、種公豬站等項目予以補貼。
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按因素法分配到縣。分配因素包括過去三年年均生豬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因素權重分別為50%、25%、25%,對生豬調出大縣前500名給予支持,主要用于支持大縣生豬生產、流通等環節。
能繁母豬保險政策原則上應保盡保,中西部地區中央財政占50%,地方財政占30%,養殖場戶占20%,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中央直屬墾區,中央財政占80%,養殖場戶占20%。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試點,2016年實施范圍: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0個省。探索適合不同區域特點的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模式,引導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糞便資源化利用機制。2016年納入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