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閹割、防疫同時進行,一些養殖戶剛給仔豬閹割,緊接著 又打防疫針,這樣容易使仔豬閹割的傷口難以愈合,同時防疫效果也相對受到影響,仔豬則應在閹割后10到15天再打防疫。 二、忽視消毒的重要性,一些養殖戶閹割仔豬時,不注重仔豬皮膚、刀片的消毒工作或用人喝的白酒進行簡單消毒,而造成閹割后的仔豬繼發附紅細胞體、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等而造成損失,正確的是要做到皮膚、刀片、操作人員手進行消毒工作同時術后做好保健,比如:肌注長效土霉素。 三、防疫的誤區: 誤認為豬群在消毒后不能進行防疫(除了通過飲水免疫或滴鼻免疫不能防疫外,其他都可); 誤認為做好疫苗就萬事大吉:首先要考慮疫苗的質量,疫苗的儲存情況,其次,不同階段的豬群要使用不同型號的針頭,比如:200多斤的豬使用又粗又短的針頭,結果都打在皮下脂肪,如果是滅活苗,就會在注射部位形成膿腫。同時有些養殖戶打疫苗時用一個針頭打倒底,結果不打不要緊,打了后全群發病,而且有些養殖戶恨不得在一星期把豬一生中所有疫苗全部防上,結果造成免疫失敗和免疫麻痹的發生。最后,打疫苗的作用就是讓豬體產生抗體,而抗體就是蛋白質,而蛋白質來源于飼料,所以必須加強豬體的營養,同時與環境和個體差異也有關聯。 四、誤認為懷孕母豬不能用藥和打疫苗:有些養豬戶認為母豬懷孕后,如果用藥的話,會對胎豬不利,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因為有些藥物如鏈霉素、氯霉素等對孕豬采用靜脈注射,藥物不通過肝臟進入胎豬,毒性較大,但如果改用口服,藥物經過肝臟解毒后,則安全有效,同時一些養殖戶不敢對懷孕母豬注射疫苗,擔心對胎兒不利,其實有些疫苗在母豬懷孕期間打是給仔豬最經濟最實惠的母源抗體,如:副嗜血桿菌苗、鏈球菌等,能保證仔豬在某一階段不受病原的侵襲而導致發病。 五、頻繁更換抗生素或一旦有效就停藥:抗生素的療效有一個周期問題,如果使用某種抗生素的療效暫時不好,首先應當考慮用藥時間不足。此外,給藥途徑不當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狀態等因素也可影響抗生素的療效。如果與這些因素有關,只有加以調整,療效就會提高。頻繁更換藥物,會造成用藥混亂,從而會使豬體肝臟,腎臟解毒排泄能力下降,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一些養殖戶打完藥物一見病情減緩就停藥,而抗菌藥物的藥效依賴于有效的血藥濃度,如果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不但不能徹底滅菌反而會造成耐藥性。如果有了效果就停藥,不但治不好病,而且殘余細菌還會反彈如:副豬嗜血桿菌。 六、不重視母豬的營養:母豬吃肥豬料或只吃玉米麩皮,殊不知這樣首先營養是達不到標的,其次對仔豬初生重、母乳的質和量都會有影響,而且會造成母豬產后不食便秘、不發情等,對于一個豬場來說母豬是核心,母豬體質健康后仔豬才有可能健康。 |
- 委托采購:025-66156563
- 商城入駐咨詢:18952010540
- 投訴/行政部:025-66156563
- 圖文傳真:025-87167823
- 展會/商務合作:025-66156563
- Email:10847554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