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家附近的這片磚瓦廢墟,彭山區公義鎮農樂村村民劉大叔舒心地向記者說,起碼現在不臭了。原來,眼前這片53畝的土地上3個多月前還4個養鴨場,養鴨場散發出難聞的臭氣讓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難以忍受。
回憶起之前的場景,劉大叔忍不住皺起了眉頭。劉大叔稱,最開始這里種樹,兩邊還有田,都比較好。后來有人來這里養鴨,頭一年規模小,群眾還沒什么反應,第二年臭味就大了,風一吹,大量的氣味就撲來,臭味,臭得出氣都搞不贏。
公義鎮黨委書記、通濟堰公義鎮段“河段長”李桂平告訴記者,公義鎮是養殖大鎮,但外來的養殖戶對養殖場所的選擇十分無序。此外,隨著養殖規模的壯大,一些養殖戶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對污水和臭氣治理的投入不足,不僅污染通濟堰水質,還影響百姓的生產生活,當地群眾意見也很大,很多群眾到鎮上來反應。
類似的違規養殖場在公義鎮有15個,在整個彭山區有118個。為此,彭山區專門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的蓄禽養殖關停工作小組,將關停任務以清單式分解到部門和鄉鎮(街道),并于今年2月9號啟動了關停工作。彭山區區長羅萬東說,彭山區一律不再新建養殖場,禁養區規模養殖場一律關停,限養區蓄禽養殖場一律整治。
截止7月11日,整個彭山區關停禁養區畜禽養殖場118戶,限養區和宜養區完成850戶治理達標。那么,養殖場關停之后如何保障養殖戶和群眾的生產生活?
公義鎮黨委書記李桂平告訴記者他們動員養殖業主到其他宜養區域,按照報批程序向上申請,上齊環保設施,達到達標排放之后,可以繼續從事養殖業;第二方面就是鼓勵養殖業主轉型發展其他產業。在土地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公義鎮可以發展鄉村旅游,走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增加群眾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