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豬場交通不便
豬場太偏僻,信息閉塞,員工休假無交通工具,增加管理難度,物資(疫苗、飼料、藥品)采購成本高。建議在建豬場時豬場偏僻可以,但必須交通要通暢,配備必須的交通工具。
1.2過于靠近居民區
豬場距交通要道或居民區太近,不足500 m,造成防疫威脅。豬場選址距交通要道或居民區應至少2 km。
1.3坡度過大
增加了飼養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在轉豬時易造成豬蹄損傷。
1.4面積不足
造成飼養密度過大,疾病風險壓力巨大。一般豬場的生產區面積按每頭能繁母豬40~50 m2計劃,建筑面積按每頭能繁母豬16~20 m2計劃。
1.5水源水質
很多豬場飲用地表水,由于居民生活和廠礦企業的影響,水質無法保證。豬只的飲水水質應按人的飲用水質標準執行。
1.6供電不足
部分豬場處于偏遠農村,電壓電流不足,或是豬場用電功率計劃不足,影響生產。一般按能繁母豬100~150 W/頭計劃,如果自己加工飼料,還應考慮飼料加工設備的功率。
豬場規劃設計不合理
2.1各功能區的排列布局不合理
辦公區、生活區、生產區、排污區應按風向和地勢依次排列。很多小豬場對各功能區的布局很隨意,造成生產管理及防疫風險加大。
2.2生產工藝設計理念落后
沒有按“全出全進”、“小單元”的生產工藝流程設計。還是實行一條龍式的工藝流程,一棟豬舍內飼養幾個階段的豬只,舍內常年飼養豬只,無法徹底清洗消毒,增加了防控難度。
2.3未實行“雨污分離”
遇到夏秋雨季,大量雨水流入污水池,造成污水處理難。
2.4舍間距過小
部分豬場片面的為了追求單位面積養殖量,豬舍間距僅有3~5 m,大大小于最低舍間距8 m的要求,給疾病的流行創造了條件。
2.5無害化處理不當
多數豬場沒有考慮死豬的無害化處理,豬死了找個地方埋了,費時費力,還會污染地下水。豬場應建一個化尸池或焚尸爐,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2.6病豬隔離舍修建過于簡陋
致使病豬隔離舍變成豬只淘汰舍。病豬隔離舍應充分考慮到保溫、通風、飲水、密度、濕度等條件,為病豬創造良好的康復環境。
2.7豬舍的修建沒有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
如冬季要下雪、氣溫在零度以下的地區,還修建全開放式豬舍,如何作好保溫工作。修建豬舍時必須把當地夏冬兩季氣溫,作為豬舍建造模式的重要依據。
2.8污水池建設不合理
部分豬場的污水池建造容量小或是滲漏嚴重,污染地下水源或是農田。
豬場硬件設施不合理
3.1圈舍地面坡度不合理
坡度過大,豬只站立不穩,易摔倒,損傷肢蹄;坡度過小,地面易積尿水,圈舍潮濕衛生差。一般圈舍地面坡度為2%~5%為宜。
3.2圈舍地面過于光滑或粗糙
圈舍太光滑,豬只站立不穩,易摔倒,損傷肢蹄;太粗糙,地面清掃不干凈,衛生差,豬只易生病。
3.3料槽建造不合理
料槽的建造要求呈“︺”或“︼”型,上口寬40 cm,底寬20 cm,深10 cm。部分豬場的料槽建成“”型,料槽內存在直角,由于料在直角處,豬吃不到,會順著料槽的方向站在槽內采食,使料槽內飼料遭到污染,料槽的衛生也很差。
3.4保溫設施不健全
部分簡易豬場無保溫設施,哺乳期及保育期仔豬的保溫工作最重要,仔豬休息區應設立保溫箱,鋪設電熱板、掛燈泡,保育豬應有保溫設施。
3.5降溫設施不健全
部分會經歷高溫季節的豬場無降溫設施,降溫可采取濕簾、頸部滴水、吊扇、噴霧、排氣扇等辦法,頸部滴水降溫投資小,濕簾看起來投入大,但長期考慮很經濟,效果明顯。
3.6飲水管沒有采取隔溫措施
夏天高溫暴曬,水溫可達50℃以上,豬只因水溫高而減少飲水量,冬季氣溫寒冷,水管凍結,水無法流出,都會影響豬的飲用。飲水管外可包一層隔溫材料或是水管從舍內通過,可以避免極端氣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