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之后中國的生豬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相信大家有目共睹。本次行業地震除牽連無數資深行業分析師折戟沉沙,更使得飼料生產銷售企業陷入深深的迷茫:散戶加速退出,客戶群體嚴重萎縮,銷量急劇下降,公司經營每況愈下,仰望蒼天“敢問路在何方?”
大型企業利用其資本優勢進行產業升級,布局從飼料生產到生豬養殖再到食品加工,形成產業鏈,把握食品源頭拓寬食品加工渠道,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服務自身發展,完成從飼料銷售到服務大眾餐桌的華麗轉變。但這并不代表中小型企業就該坐以待斃!
萬變不離其宗。行業規律從來不曾被改變,未來發展趨勢中重要的一條應該還是綜合類平臺的建立,其中之一包括以互聯網為紐帶的"養殖利益圈"!但是這個“圈”該怎么來畫,互聯網思維下該如何進行產業布局?依舊需要更多的企業去探索。
未來兩年養豬業的發展趨勢基本明朗:伴隨環保資金投入過大,市場會適當維持一定時間段的高位豬價,讓大部分養得起,養得好的豬場有足夠的資金落實環保政策,這是政府政策調節的一雙看不見的手!然而以飼料銷售為主的企業,在沒有大規模資金投入的前提下,出路在于加入平臺或者整合資源創造平臺。
月有陰晴圓缺。飼料企業的發展平臺在哪里,真的需要絞盡腦汁創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銷售模式嗎?答案是否定的!未來國內飼料公司的數量肯定會驟減,這是所有飼料企業的共識,只是誰也不愿意關門大吉。
死去的公司千姿百態,活下來的公司純屬雷同。飼料行業終會朝著定制型企業發展,國內的大部分企業家熱衷投機,喜歡短線投資迅速收益,完成這個過程不僅需要外界沖擊,也需要自己多"吃虧"多走彎路,撞了南墻才回頭!
散戶退出,豬價走高,大部分飼料公司開始扮演"陳世美"的角色—砍掉經銷商。忘記了曾經一起并肩作戰的摯友,頃刻間一笑而過。為什么和經銷商"離婚"?沒有利用價值了,我直供……實踐證明企業扮演經銷商的角色是不能勝任的??车艚涗N商飼料公司扮演起服務角色,成立技術團隊服務規??蛻?,便出現了托管豬場的模式,看似美好可結果呢?公司的利潤沒有增加,托管的客戶總是怨聲載道,得到實惠的卻是客戶。直屬企業的服務團隊平臺搭建的好也許能穩定銷量,平臺能力不足就成了雞肋!
可否把服務網絡下沉,帶動經銷商轉型,服務的事情交給經銷商?也許有人會問:之前某納某農,大力推廣建設養豬服務中心,可是最后卻石沉大海,為什么呢?究其根本是內容大于形式,是短期投資回報率低,是差異化競爭的宣傳手段,是資源整合力度不足,也是執行不到位,或許基層建設者都沒有搞明白為什么要整服務中心。
簡而言之,當初大環境下經銷商不需要服務也能生意興隆,有錢賺何必去畫蛇添足,也就更沒必要考慮以后,僅活在當下。而今呢?經銷商需要什么?被飼料公司遺棄?迷茫,一味地迷茫…為什么大部分飼料企業不再輔佐經銷商轉服務商?因為之前某納,某農等大公司嘗試過,沒成功!我們再做也是步后塵,不如自己來做服務,為了銷量,沒辦法!
試想一下:如果某飼料生產企業,利用經銷商自身多年的從業經驗和豐富的資源,成立以公司為幕后由經銷商牽頭的專業養豬合作社,社內成員統一飼料,藥品,防疫,技術服務,生豬銷售... ...經銷商轉化為服務商,公司協助經銷商組建技術服務團隊,生豬銷售團隊,把本該經銷商做的事情交給經銷商來做,把本該經銷商的利潤讓經銷商來拿,會不會是打破目前尷尬局面的一種思路?而飼料生產企業在提供優質飼料的同時,可以涉足藥品,疫苗,生豬銷售,食品品牌......充分利用經銷商的資源完成自己的“產業鏈”。
回歸本質。任憑市場風起云涌本質的東西是不會被改變的,與其另辟蹊徑不如返璞歸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再完善,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