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氣溫、水溫降低,池塘中的魚類大部分都進入了冬眠期。苗種和親魚要并塘越冬,成魚起捕工作也將全面展開。養殖戶還應對空閑魚塘進行修整并及時補放魚種,為下一個養殖周期生產做好準備工作。冬春季節魚塘管理工作開展得好與壞,將直接關系到養殖效益的高低。冬春季節魚塘管理應著重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并塘與銷售
1、池塘選擇。越冬魚塘應選擇東西向,避風向陽,面積以3~5畝為宜,堤埂堅固,保水性能好,水深保持2米以上。電力配套、交通便利、進排水方便。
2、并塘越冬。為便于魚塘清淤修整和魚種、成魚上市銷售,需要對養殖的魚種和成魚進行并塘。魚種并塘一般選擇水溫在5~10℃時進行。在并塘前要對魚種拉網鍛煉1~2次,在魚種拉網、運輸、轉場和放養過程中,操作一定要輕便,以防魚體受傷感染生病。隨著水溫的降低,魚類攝食強度大大下降,生長速度也隨之減緩(甚至停止),大部分魚類達到了起捕規格。這時,養殖者要做好網具修補、運輸工具檢修、市場銷售情況調查等方面的準備工作,成魚并塘一般結合拉網賣魚時進行。
3、上市銷售。有魚種上市銷售計劃的,應及時篩選上市銷售。因冬季大量成魚上市,一般魚價較低,所以在不影響下一養殖周期資金周轉的情況下,冬季春節前一般只銷售大規格的草、青魚,鰱魚、鯉魚、鯽魚及其它魚類應盡量并塘留至清明至端午節期間上市銷售,以求賣個好價錢,達到提高養殖效益之目的。
二、清淤修整
1、清除淤泥。淤泥是水產養殖過程中的垃圾,據測算,魚塘的淤泥厚度遞增速度約為10厘米/年。養殖實踐表明,池塘底部保留適度(15~20厘米)的淤泥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緩沖水質等作用。若淤泥過厚,不僅會降低塘底淤泥的有益作用,而且還會給水產養殖增加眾多不利因素,因此,必須予以清除。方法是先排干池水,然后用人工或機械清淤。清除的淤泥可置于池埂用作種殖料草或其它作物的肥料。同時,淤泥清除后,還要平整塘底,清除雜草,維修渠道,堵塞漏洞,加固塘埂,夯實塘壁,以增強池塘保水性能。
2、暴曬魚塘。魚塘清淤修整后,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不要立即放水,應讓塘底在太陽下曝曬凍融15~20天。池底經日曬和凍融,不僅能殺滅池中殘留的病原微生,而且還能改善淤泥通透性,使得有毒有害物質也被降解。
3、清塘消毒。修整暴曬好的魚塘在投放魚種前要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清塘藥物有生石灰、清塘靈、漂白粉等,其中以生石灰效果最佳。清塘消毒應選擇在晴天進行,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用50~80公斤/畝的生石灰加水溶解后全池潑灑,選擇其它藥物消毒時用量和方法按廠家說明書要求確定。
4、配套設施。對有些實行魚豬、魚禽、魚草結合的養殖模式,要利用冬閑時節,結合池塘修整建好豬舍、搭建禽棚、平整耕地等。通常每畝水面以配套2~3頭豬、40~50只鴨(雞)及0.5畝左右的料草田較為適宜。
三、魚種放養
通常選擇冬放。冬季投放魚種主要優點有:一是氣溫較低,便于魚種運輸,魚種受傷率低,放養成活率高;二是冬季魚種數量充足,選擇余地大,價格低廉,魚種投入成本相對較低;三是可以使魚種提早適應環境,提早開食,延長養殖生長期?! ?br />
1、品種選擇。以魚類的食性與習性為基礎,以合理利用池塘餌料和水體、充分發揮養殖魚類之間的互利關系為出發點,選擇搭配養殖品種。選定主養魚和配養魚品種一般在一口池塘中確定一種或兩種魚作為“主養魚”,3~5種魚為“配養魚”。 在蘇北地區,一般應以草食性魚為主,肥水性和雜食性魚為輔,兼顧底層魚類。選擇放養品種數量應根據水源水質、增氧設備、魚種大小、養殖技術和市場行情等方面因素綜合考慮。魚池的投餌施肥等管理依據主養魚進行。
2、質量要求。俗話說“種好魚滿塘,增收有希望”。魚種的質量標準是:頭小背寬,膘肥體壯,體色鮮明,體表光滑,體形正常,眼睛亮麗,鱗片鰭條完好無損,拿在手中跳動激烈,在水中逆水性強。投放這樣優質健壯的魚種,適應能力強,放養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出塘規格也大,有利于池塘養殖產量和養殖效益的提高。為了保證魚種質量,在捕撈過程中,要求操作仔細、動作輕快,避免魚種受傷;運輸要及時,關鍵就是突出一個“快”字。
3、密度和規格。放養密度和產量在一定的范圍內呈正相關關系。放養密度增加,產量呈正比增加,但魚產量達到一定的值后,放養密度再增加,產量增加的相應幅度就會變小。放養密度和產量回歸曲線變彎的這一點所對應的池塘魚產量就是魚池的最佳魚儲量。所以,放養密度要根據池塘條件、放養魚類品種、魚種放養規格、出池規格和飼養管理水平以及資金投入的情況而定。放養規格,可根據增重倍數推算。通常選擇放養大規格魚種,因其攝食能力強,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而得到養殖者認可。為提高成魚產量,通常采用“魚種一次放足、多個規格、合理搭配、多次捕撈、捕大留小、均衡上市”的方式。一般要求放養一齡以上魚種,規格掌握在100~750克/尾以內。
4、放養時間。蘇北地區冬至到立春是放養魚種的最佳時期。此階段氣溫和水溫均較低,魚種的鱗片排列緊密,操作過程中不易造成損傷。具體應選擇水溫為10℃左右的晴天進行,應盡量避開風、雨、雪、凍等惡劣天氣。
5、魚種消毒。魚種消毒常用方法有:一是用3~4%的食鹽水浸泡5分鐘左右;二是按每噸水用8克硫酸銅和10克漂白粉混合液,水溫在10~15℃時浸洗魚種25分鐘左右;三是用30克∕噸·水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種20分鐘左右;四是用魚藥廠生產的水霉靈等藥物浸泡魚種。對草魚種而言,在下塘前還可采用注射免疫或浸泡免疫的方法,以預防出血病的發生。
四、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冬季雨水少,易造成魚塘水位降低。有些養魚者喜歡將魚塘水放淺,使魚能曬到太陽,達到取暖目的。其實,冬天塘水淺、水溫變化快、溫差大,會給魚的生長帶來不利。管好水質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提高池水水位。在冬季適當提高水位,可增加水體容量,保持相對穩定的水溫,通常魚池水位應保持在2米左右。當水位下降10~15厘米時,必須及時補充新水,穩定水位。二是定期調節水質。每隔20~30天應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20~30厘米,并適當排放老水。三是增鈣補磷。每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溶液,以提高水體鈣質濃度;每月再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體含磷濃度,增強魚體抗寒能力。四是采取增氧措施。隨著氣溫下降,表層水溫度降低、密度增加而下沉,底層缺氧和無氧的水上浮,會造成上層水體嚴重缺氧。另外,冬季光照時間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產氧量減少,也會造成養殖水體溶氧量不足。因此,冬季仍要適時采取增氧措施,堅持每晴天中午12時至下午2時開啟增氧設施,促進表層水和底層水的對流,使池塘水溶氧均勻合理,增加魚類食欲和抗病能力,防止缺氧泛塘死魚現象的發生。
2、合理投飼。合理投喂飼料,能提高魚類抗病力。在晴暖的天氣下,魚類仍能攝食,因而要適當補充投喂精飼料,使魚類生命活動的能量得以補充,提高成活率。一般3~5天投喂一次,日投量為魚體重的0.5%~1.0%。連續晴好天,水溫上升到8℃以上時,魚類活動增強,應適當增加投餌量,具體投喂應根據魚的吃食情況靈活掌握。
3、病害防治。寒冬季節由于水溫較低,魚類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容易受真菌和寄生蟲的感染和侵襲,要采取嚴格的防病措施,定期進行水體消毒。因魚體被碰傷或凍傷而引起的水霉病,可用水霉凈或2~3ppm亞甲基藍全池遍灑,連用2~3次即可。另外,車輪蟲及斜管蟲病,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混合劑(按5∶2配制)全池潑灑即可。
4、堅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觀察池塘水色及魚類活動情況等,并做好紀錄。當氣溫降到3~5℃時要將池塘的水位加到最佳深度,并檢查進、排水渠道是否暢通。如池面結冰,要盡量縮短冰封期。開春且氣溫回升后要將池水排淺,以盡早提高魚塘水溫,促使池塘中的魚類提早開食,增加生長期?! ?br />
五、增收創效
魚塘修整暴曬后,暫無放養計劃或用作次年養殖苗種,則會有幾個月的空閑期,可充分利用這段空閑期,進行增收創效。
1、種植作物。冬季池塘干露部分,可以種上蠶豆、油菜、蔬菜、綠肥、牧草等作物。這樣既有利于改善池塘底質,吸收和轉化土壤中的營養物質,減輕病害,同時又能增加飼料來源,降低養殖成本。
2、暫養優質魚類。一般來說,湖泊、水庫等大水面養殖的魚類都是春放冬捕,所以導致冬春時節魚價整體偏低,而春夏季,淡水魚上市較少,造成市場供應緊俏。如在冬閑期間能利用空閑魚塘低價收購一些既耐低溫,又是冬季滯銷、春夏季暢銷的魚類進行暫養,至清明乃至端午節期間銷售,則既不影響正常生產,又可利用時間差賺取一定的養殖利潤,是一條實現增收增效的好路子。
- 委托采購:025-66156563
- 商城入駐咨詢:18952010540
- 投訴/行政部:025-66156563
- 圖文傳真:025-87167823
- 展會/商務合作:025-66156563
- Email:1084755436@qq.com